近日,OECD發(fā)布報告Monitoring trade in plastic waste and scrap 2025(《塑料廢物和廢品貿易監(jiān)測報告2025》),深入分析了2023年全球塑料廢物貿易的最新態(tài)勢。通過詳實的數(shù)據(jù)和嚴謹?shù)姆治?,揭示了塑料廢物貿易的規(guī)模、流向、政策影響以及潛在的環(huán)境風險,特別是OECD國家在其中的角色與動態(tài),旨在為全球塑料廢物管理及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依據(jù)。
全球貿易持續(xù)萎縮,區(qū)域化趨勢增強
報告指出,2014年至2023年期間,全球塑料廢物和廢品貿易量近乎腰斬,這一變化與2018年中國實施“國門利劍”政策密切相關,該政策大幅收緊了廢舊塑料進口限制,直接導致當年貿易量驟降。
2023年全球塑料廢物貿易量較2022年下降3.4%,延續(xù)了長期下行趨勢(圖2.1)。中國曾是全球最大進口國,2017年進口量達940萬噸,但2018年政策收緊后驟降至約100萬噸。此后,東南亞國家成為主要替代目的地,但馬來西亞、越南等國隨后也出臺進口限制,進一步壓縮了全球貿易空間。值得注意的是,區(qū)域內部貿易的重要性顯著上升。
圖2.1 按出口目的地類型劃分的全球廢塑料趨勢
2014 - 2023年(上圖)及2018 - 2023年(下圖)按目的地類型報告的HS 3915(塑料廢料、邊角料及廢品)年度出口量
2023年,歐洲OECD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占全球總量的近一半,北美地區(qū)的美國和加拿大雙邊貿易也占據(jù)重要份額(圖2.3)。這一現(xiàn)象表明,區(qū)域貿易協(xié)定和共同監(jiān)管框架對塑料廢物流動的影響日益增強。
圖2.3 2023年全球塑料廢物和廢品貿易流向
2023年按目的地類型報告的HS 3915(塑料廢料、邊角料及廢品)年度出口量
OECD國家貿易順差反彈,出口目的地引擔憂
盡管OECD國家長期呈現(xiàn)貿易順差縮小趨勢,但2023年出口量微增、進口量下降,導致順差擴大至150萬噸(圖3.1)。報告指出,部分OECD成員國仍將大量塑料廢物出口至非OECD國家,尤其是東南亞地區(qū)。
圖3.1 OECD出口和進口的發(fā)展及其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
各國報告的HS 3915(塑料廢料、邊角料及廢品)年度出口數(shù)據(jù)
關鍵出口目的地:2023年,馬來西亞(61萬噸)、越南(27萬噸)和印度尼西亞(27萬噸)位列全球前五大進口國。日本是主要出口國,其90%的塑料廢物流向非OECD國家,其中馬來西亞占其出口量的33%(圖3.4)。
圖3.4 2023年經合組織國家出口目的地
經合組織成員國報告的HS 3915(塑料廢料、邊角料及廢品)年度出口量
質量差異:OECD國家間貿易的塑料廢物單位價值(美元/千克)高于對非OECD國家的出口(圖3.7)。盡管2021–2022年全球樹脂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使價值指標普遍提升,但這一內外差距暗示,向經合組織國家輸送的廢料平均質量或更高,而輸往非經合組織國家的廢料質量相對偏低。
圖3.7 經合組織成員國每單位體積塑料廢物和廢品出口的貿易價值
2020 - 2023年經合組織成員國間貿易以及對非成員國出口的每公斤貿易價值(以美元計)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